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

林建農筆記



近一、兩年來經常盤旋腦海。去年9月28日配合臺南市孔廟文化節,我們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策畫,並承辦「追尋林朝英足跡」參訪。今年4月13日《獨樹一峰──林朝英家族風華》特展,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四樓登場。
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為什麼策畫「追尋林朝英足跡」活動?臺南公園內有座「重道崇文」石坊,原本是矗立目前台灣文學館東側,前赫赫有名龍王廟前的。清嘉慶二十年(1815),朝廷旌表林朝英捐款重修臺灣縣學而設,去年正好落成兩百周年。日治時期拓寬現在南門路,石坊被拆除,多年後遷到燕潭北側。
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辦林朝英特展,主要是林家後人捐贈一批文物,包括非常稀罕的林朝英自畫像。但另外還有一層特別意義,林朝英在「重道崇文」坊落成第二年,以七十八歲高齡去世,今年他逝世兩百周年(1816)。
林朝英何許人也?包括我在內很多人,其實頗為陌生。上網以「林朝英」搜尋,首先跳出來是金庸武俠小說《神鵰俠侶》中,開創古墓派傳奇女俠林朝英,就是小龍女和她師姊李莫愁的祖師啦。
歷史上真實的林朝英,清乾隆四年(1739)出生於臺灣縣的嶺後街。這條街在目前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一段,大約從青年路口到中山路口附近,可能往西延伸到民權路二段,原臺南公會堂一帶。
林朝英長大後,接手祖、父開創的,「元美號」,布疋、砂糖事業版圖愈做愈大。他後來在三界壇街(目前台文館前湯德章紀念公園一帶)興建宅第,取名為「一峯亭」,一峯指的是昔日「鳳凰七丘」中最高的鷲嶺。
富甲一方的林朝英,踴躍捐輸各項建設,熱心興學、行善濟貧備受稱道。他擅長琴棋書畫,竹葉體行楷、鵝群體草書,和蛇蟲體、香篆體非常有名,日本統治臺灣時期,學者尾崎秀真推崇他是「清代唯一藝術家」。
林朝英有錢又多才多藝,但考取生員(秀才)後,幾次渡海到福建省城參加鄉試,卻都落第無法成為舉人。他積極協助府學(「全臺首學」臺南孔子廟)修建外,「重道崇文」坊表彰他捐款重修的臺灣縣學,在目前府前路一段、萬昌街口南側,日治時期連同萬壽宮拆除改建為第一代地方法院,現為法院院長宿舍。
在此之前,我對林朝英的認識其實很有限,為導覽「追尋林朝英足跡」,文資協會前理事長詹翹先為我們講授林朝英生平。然後,理事長曾國棟帶領踏勘並解說,林朝英有關碑記、匾聯等文物,其實頗為豐富,可惜被有意、無意地忽略了。
以林朝英出生所在的目前臺南市來說,開元寺保存竹葉體、蛇蟲體、香篆體對聯,彌陀寺的「彌陀寺」、「大雄寶殿」、「西方聖人」等等匾額,都是他的手筆。另外,開基天后宮、清水寺、萬福庵、番薯崎小南天福德祠等等,也都可看到林朝英匾額。
許是巧合,或者冥冥中自有天意。去年11月8日文資協會到屏東恆春等地考察,傍晚回程到里港廟口吃豬腳和餛飩。晚餐後還有些時間,我們信步到當地香火鼎盛雙慈宮走走,尚未入廟就被一塊特別碩大、紅底金字「光被四海」匾額吸引,定睛一看落款赫然是「中書科中書林朝英敬立」。我有些不敢置信,與理事長曾國棟、總幹事蔡佳樺仔細端詳,趕緊拍照存證。
當時臺史博已積極籌辦《獨樹一峰──林朝英家族風華》特展,我向研究組策展的林孟欣博士提及此事,確認這是目前為止所發現,林朝英在臺灣最南端文物。
記得當時林博士告訴我,林朝英育有八子四女,其中第六房跨過下淡水河,往鳳山縣阿里港發展。捐給我們博物館這批文物的,就是第六房後代林叔屏和遺孀林王雙鳳,林叔屏生前也是藝術家……
林朝英「生理」(sing-lí,即生意)版圖有多大?特展就捐贈的這批地契等文件,和已發現文物,整理勾勒製成足跡路線,方便大家按圖索驥。除了最南的屏東里港雙慈宮,古稱「笨港」的雲林北港朝天宮,有林朝英獻的「慈心普濟」匾和一副對聯,嘉義朴子配天宮、水上璿宿上天宮各有「莫不尊親」匾。
但其實特展開幕後,我們私下稱為「師父」的林孟欣博士,到高雄田野調查,偶然經過路竹舊天后宮、永安文興宮,意外發現林朝英匾額,就像我們文資協會在里港的「奇遇」般。
林朝英是個充滿傳奇,對臺灣貢獻很大,值得好好研究認識的人物。戰後臺南市中區有個朝英里,就是紀念林朝英,可惜後來里鄰調整被合併了。民間許多傳聞,包括林朝英與嘉慶年間大海盜蔡牽,有許多「恩怨情仇」。傳說固然很有趣,但當作茶餘飯後談資也就罷了,不能與史實混為一談。
今年12月4日,林朝英逝世兩百周年紀念日,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、臺南市政府計畫舉辦講座等活動,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將配合規畫導覽,沿林朝英「生理所在」部分足跡參訪,緬懷這位先賢。
在此之前,有意認識「林朝英是誰?」的朋友,請先到臺史博參觀「《獨樹一峰──林朝英家族風華》特展。在此提醒大家,館方考量文物保護需求,特展中珍貴的林朝英自畫像,端午連續假期過後得回庫房休息囉。還沒看過自畫像真跡的朋友,請把握本星期最後幾天,6月12日前一睹林朝英丰采。